18534521191 在线客服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
企业动态 技术分享 行业动态

“普通人”想用AI赚钱,还有机会吗?

2023-11-10
  在过去的200多天中,科技领域什么最火?如果ChatGPT排第二,估计没谁敢排第一。
 
  今年2月,央视财经报道,ChatGPT仅推出两个月,月活用户就达到了1亿。而ChatGPT的出圈也让大模型、AIGC等与AI相关的技术和产品再次火爆。
 
  似乎只是“一夜之间”,人人都患上了“AI焦虑”。
 
  一位互联网大厂的程序员告诉燃次元,“GPT4火爆后,很多没有计算机语言背景的人也可以写程序,甚至开发软件,瞬间让我对自己的‘饭碗’非常担忧。”而另一位在某互联网大厂做设计师的小伙伴更是直言,“危机感让我直接花了几千元学习AIGC的各种插件。”
 
  担任配音演员的张先生透露,“据我所知,‘AI孙燕姿‘火了之后,圈子里已经有人被邀请去采集声音,随后生成AI声音了。这种AI变声的趋势也让我不得不思考,自己作为配音演员的不可替代性还是否存在?”
 
  一边是担心被替代的“打工人”,另一边则是嗅到了商机的创业者。
 
  “GPT火了之后,一时之间所有人都在做与AI相关的创业项目。”一位科技行业连续创业者调侃道。
 
  如上述创业者所说,燃次元在小红书、抖音等多个平台发现,“AI教学”视频花样百出。有的账号在分享训练AIGC的“咒语”;有的在讲解GPT的指令如何输入得更准确;还有的搜罗各种“AI搞钱”的技巧……
 
  更有趣的是,原本没有涉足AI领域的创业者,也在努力和AI扯上关系。比如,燃次元所关注的一个原本号称“Web3.0线下入口”的社交咖啡馆,如今却举办起了AI绘画的活动。同时,一、二级市场的投资人也开始更加关注AI方向的软硬件企业和创业项目。
图/Meta Space“AI绘画”相关活动照片
 
  当然,不少原本和AI毫不相干的“普通人”,也开始在这波热潮中探索,并试图成为踩中风口的“猪”。只是从目前来看,似乎效果甚微。
 
  一位趁着ChatGPT热潮投入“创业”的程序员告诉燃次元,今年2月,自己开源入口接入了一个小程序,本想要尝试用付费会员变现,“结果刚接入不到一个星期,同质化的产品就‘满天飞’,最终放弃了变现的想法,只做了个分享平台。”
 
  小红书上,寻找“AI创业搭子”的帖子更是层出不穷。一位医学博士对燃次元表示,自己很想和AI搭上关系,但不了解技术,也没有资源,只能迷茫发帖来询问,“但看似热闹的AI话题,我发帖后其实也没有什么人来回帖。”
 
  互联网从业者阿霞感慨道,“AI模型需要‘烧’钱研发、‘烧’技术创新、再‘烧’数据训练,这些都是‘普通人’很难拥有的资源。想在这个风口‘起飞’,真的很难。”
 
  某一级市场投资人同样表示,别看AI很火,但投资人却很冷静,“大多数投资人要看团队的学术背景,以及过往的成功经验,尤其会着重团队创始人是否有计算机、自然语言处理等方向的背景,对于跟风的‘企划书式’创业者,投资人并不感兴趣。”
 
  不难看出,要在不论是技术还是资金门槛都很高的AI领域“搞钱”,对“普通人”来说并非易事。但“普通人”真的没机会了吗?“普通人”又应该如何迎接这场刚刚开始的AI变革?

01

  全民“碰瓷”AI
 
  从GPT3出圈至今的100余天里,人人都想和AI扯上关系。
 
  首先就是多金的互联网大厂,纷纷高调入局大模型。其中,京东在2月10日宣布推出产业版ChatGPT“ChatJD”,并预计,“未来ChatJD智能人机对话平台参数量达千亿级。
 
  一个月后,百度旗下大模型产品“文心一言”于3月16日开启内测;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在2023数字安全发展与高峰论坛上现场展示了360GPT;阿里云在4月7日宣布大模型开启企业邀请测试。此外,科大讯飞、华为等企业也纷纷下场“研究”大模型。
 
  与此同时,一、二级市场的投资人也开始琢磨怎么能和AI沾边。
 
  二级市场资深投资人林宇对燃次元表示,“我身边只要是研究科技硬件的人,几乎都买入了英伟达,另外一部分则是在观望AI应用端的企业。只要是稍微和科技领域沾点边的二级投资人都在学习、研究大模型带来的新的机会。当然,我自己每天也在读报告、看大V分享、找科普视频。”
 
  林宇表示,由于芯片产业不是自己原本关注的行业,而整个行业又过于知识密集,因此不敢轻易下手,更多在学习、关注应用程序端的企业,“比如一些做AI的插件、APP等。而周围像我这样尝试跨界涉猎AI投资的基金经理非常多。”
 
  一级市场对AI创业项目的热情同样很高。一位一级市场投资人对燃次元分享道,“我在行业内的一位朋友,刚刚追去成都投了一个GPT修改学生作文的项目。项目训练GPT对学生的作文进行逐字修改,随后反馈评估,且可以告知学生以后如何提高成绩。据我所知,目前该项目的收费标准是99元/位,上线不到一个月的付费用户就破了5000人。”
 
  与投资人的热情相呼应的,是创业者的热情。
 
  “现在没有个‘GPT+’的商业企划书都不敢拿出手。”Web3.0的连续创业者元宇宙公主打趣地说道。
 
  “Web3.0在经历了去年的一波热潮后,整个圈子的热情已经在逐渐消解。原因主要是Web3.0实现的是一种更新的生产关系,但由于缺少基础设施和生产力,只构建关系是非常难的,而AIGC、GPT等产品的出现,更是生产力产品的出现。所以,整个Web3.0圈子也都开始想要和AI相结合。”
 
  元宇宙公主也进行了IP的升级,训练了自己的AGI(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)机器人,以微信群互动的方式进行私域流量的裂变,“以前我的粉丝群需要人工维护,现在只需要交给GPT4。对AI感兴趣的人会进来进行对话,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效率。而且粉丝增速很快,一个月可以涨20万的粉丝。”
 
  企业服务赛道创业者、低代码平台HYPERPaaS设计合伙人洪会也尝试让企业主业务和AIGC能力结合。
 
  “此前购买公司PaaS系统的企业客户有大多是制造类的企业,其中不乏服装行业客户,他们会需要大量的模特、产品设计的图片,所以我今年在原本的业务基础上,额外开辟出了AI换脸、AI制图的附加服务。这与HYPERPaaS帮助企业客户完成数字化升级的初衷是完全一致的”洪会介绍。
 
  已经走在创业路上的人在想办法与AIGC、GPT更紧密地结合,尚未尝试创业的打工人也看到了机会。
 
  小红书ID为“Midjourney社区”的AI绘画平台“Midjourney教程分享社区”就是几位互联网设计师在闲暇时间搭建的分享账号。
 
  其中一位平台主理人林允告诉燃次元,GPT火爆后,AIGC相关的各个插件、软件都开始跟着爆火,Midjourney只是其中一个,“我因为是设计师出身,所以更早的接触到了这个平台,做了一个账号来分享如何使用Midjourney。后来,随着粉丝数的增多,大家不喜欢碎片化的学习,我就又整理了一份教程,挂在小红书商铺里卖。”

02

  赚钱?很难
 
  探索的人很多,但赚钱的人却很少。
 
  林允告诉燃次元,“很多人都以为卖课是这波AI热度中最容易赚钱的事情,但其实,非常难。”
 
  她表示,自己平台的AI绘画课程都是在下班时间整理的,而且由于创立账号的初衷就是分享一些学习经验,所以课程包的售价并不高,“目前的价格是99元一份。”
 
  为了对AI绘画有更进一步地了解,燃次元支付99元购买了上述课程。随后,燃次元发现,课程内容包含对MidJounery平台的介绍、基本的使用方法,以及各种指令的教学,且课程可以实时更新。截止发稿,该课程在小红书展示的销量为250份左右。
图/Midjourney社区小红书商铺的课程
 
  元宇宙公主也曾经考虑过卖课变现,“但经过考察我发现,卖课这份信息差的钱,能赚到的时间窗口非常短。而且,我让GPT出了一份自己的使用教程,结果发现,GPT做得比人工做得好多了。”元宇宙公主表示,考虑到变现周期短、可代替性又高,自己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。
 
  那究竟如何才可以在这波AI热潮中赚到钱?通过观察燃次元发现,融到资、赚到钱的创业团队,他们几乎都有着“豪华”的背景。
 
  以OpenAI为例,根据《ChatGPT团队背景研究报告》,团队成员绝大多数拥有名校学历,且具有全球知名企业工作经历。其中,毕业最多的高校包括斯坦福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、剑桥大学、麻省理工大学、清华大学等世界顶尖学府。
 
  此外,团队整体“含博量”非常高。上述报告显示,团队中本科学历有27人,硕士研究生学历25人,博士研究生学历28人,占比分别为33%、30%、37%。
 
  不仅OpenAI,燃次元接触到的、在AI领域较有成绩的几位创业者,也多数拥有比较“华丽”的学术和工作背景。
 
  在新加坡就读NLP(自然语言处理)方向的博士在读生傅晓阳表示,GPT大火后,很多人想要尝试在AI领域进行创业,自己也考察过一些如“雨后春笋”般的创业项目,但很快发现,不少项目都只是停留在表层,做一些模型的训练和集成,“这些项目技术壁垒不高,容易被复制,也不容易融到资。”
 
  傅晓阳分析,项目想要成功融资的要素至少应该包括,团队有较高的学历背景,且不是单纯跟风创业的。“至少早期就尝试过计算机方向的创业,而且有过成功的项目经验。”
 
  同样实现稳定商业化的洪会也是互联网大厂设计师出身,团队核心成员均来自互联网大厂。洪会表示,自己目前接触到的AI行业的投资人和投资机构,其实对技术都是有了解的。
 
  “一些把国外的开源技术拿来做成套壳应用的创业者,本质并没有太多创新。投资人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来,也自然不会去投这些项目。投资人真正看的是技术和项目是不是能结合,有没有技术壁垒,有没有底层创新。”
 
  一位AI行业一级市场投资人对此表示赞同,“AI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行业,只是随着GPT的推出有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。因此,投资人不会像对待全新的行业一样‘满怀热情’,反而更会像对待成熟行业一样谨慎考察。这个行业已经有对技术非常了解,且经验丰富的投资人,并不是随便套壳的项目都能‘糊弄’到融资的。”
 
  而对于目前一级市场火热的赛道,上述投资人表示,“我身边60%的人在投大模型,40%的人在投创新场景。目前比较火热的赛道在于教育和医疗,比如24小时AI陪诊、AI批改作业等项目,都备受追捧。”

03

  “普通人”机会在哪?
 
  门槛高、耗资大,AI创业这件事,是不是压根就不带“普通人”玩?
 
  对此,傅晓阳表示,“就个人经验来看,我不太建议没有相关技术背景的人盲目进来投资或者创业,这个风口赚钱的门槛很高。”
 
  傅晓阳补充道,一些人没有足够深入地了解行业背景,单纯认为花时间去学习GPT就能利用信息差赚钱,但其实随着GPT的大火这种信息差马上会越来越小,且同质化产品越来越多,赚钱就会很难。“而涉猎投资的话,AI相关的硬件和技术开发的费用都非常‘烧钱’,盲目投资的失败率也很高。”
 
  洪会则表示,不懂技术的外行介入这个行业,不仅要面临时间差也要面临技术差。
 
  “AI圈子的信息非常密集,外行人想要在这个行业变现,先要接触行业信息,学习行业知识,但AI的学习门槛并不低。等到这些人学完了,可能同质化的产品已经‘满天飞’了。以我自己为例,年初AI绘画才刚刚兴起,但仅三个月后,做AI换脸服务的产品就明显充斥着各类平台。AGI产品日新月异,从业者必须不断跟上业界的信息迭代,才能继续在这条赛道上接力。
 
  “当然外行人通过学习,如果能掌握核心技术和核心人脉资源,利用这些资源说不定也能弯道超车。”洪会补充道。
 
  元宇宙公主则表示,GPT的出现让没有计算机语言背景的人也能和机器交互,“普通人”也许很难利用AI的新技术变现,但是可以利用闲余时间来接触、训练AI,帮助自己提升工作效率,或者探索新的可能性。
来源/视觉中国
 
  “我建议想要入行的人,多接触开放平台下的类GPT产品。因为一个人训练AI的时候思维和资源都是有限的,但在一个社交的空间可以看到更多人的想法,说不定会有启发。”元宇宙公主补充道。
 
  林宇也表示,“GPT的出现,对‘普通人’而言,与其说是变现的机会,不如说是必然的趋势。多接触、多学习,才能赶上这个变革。”
 
  即便很难,但在这波热潮下自我学习的“普通人”并不少。
 
  原互联网大厂设计师小木就在学习各种AIGC的产品,“一方面是好奇,一方面也是焦虑,AIGC刚出现的时候,我认为我的岗位如果不与最新技术接轨,很可能会被淘汰,所以我第一时间花钱买了很多课程。现在看来,有一些课程确实是被‘割韭菜’了,不过对于AIGC最前沿技术的学习,我认为是我必做的功课。”
 
  自媒体人菲菲则热衷于探索GPT衍生的各种插件,诸如拆解PDF文件的、作图的、视频剪辑的等。“我买了一些课程,闲下来就会搜‘AI插件’看看有没有新的产品出现,并且也会在视频、图文平台上看看其他人是怎么训练AI的。”
 
  菲菲表示,解读PDF的插件已经在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了,“因为制图、剪辑软件等学习成本太高,我便一直没有系统学过,但现在有了各种AI插件,可以低成本更高效地丰富我的技能。”
 
  而不论有没有技术背景,创业者还是投资人,他们都同时在关心另一个问题:AI会不会像元宇宙一样“稍纵即逝”。
 
  对此,燃次元接触到的多位投资人和创业者几乎给出了统一的答案,“AI行业的热潮不会轻易褪却。”
 
  林宇分析道,从供给端来看,当前芯片带来算力的大幅提升,极大解决了AI领域耗时费力的机器学习过程;而从需求端来看,各种各样的科技公司都在加速部署TO B、TO C端的应用,科技大佬和产业从业人员都在持续的发声和论证,使用AI产品的用户在生产力方面也确实得到了提升。“既有需求,又有能力供给,会让这个行业持续发展。”
 
  傅晓阳则表示,目前AI技术最表象地展现在了游戏、动画、绘图等领域,而AI在很多场景,比如医疗、办公等方面还有更深层次的延展性和可探索的空间。
 
  正如上述业内人士所说,AI的变革才刚刚开始,更多的机会也在等待被发现。

 
文章来源于其他网站,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!
在线咨询
郑州博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19255号-1  技术支持:郑州博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